|  中醫E世代啟示錄  |  特效方藥治病秘訣  |  診療選方用藥模式  |  中醫典籍資料庫  |  中醫典籍電子書  |  中醫湯劑實務手冊  |  中醫藥櫃實務系統  |


【中醫e世代啟示錄】

中醫e世代

    中醫e世代啟示錄本文轉載自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
    
    摘要
    
    以電腦化搜尋資料整理〈傷寒論〉原文中,未敘及"大腸"二字,以電腦化快速而系統性的整理資訊,探討"胃"是否代表大腸而"心下"是否指胃的問題。
    
    前言
    多年前,在一本名為〈革新中醫〉的台灣中醫雜誌上,看到一篇〈趣談〉,大意是講:醫儒奇聞,論語無〈此〉字,傷寒論無〈大腸〉。因內文頗有意義,茲就記憶所及轉述如下。
    
    e世代一點通
    話說從前孔子周遊列國時,有一次在路旁看到立有一塊牌子,上面寫著;〈此路不通〉四個字,剛好有一孩童迎面走來,孔子隨即問他,牌子上的字是否認識,這孩童立刻回說:「除第一個字外其餘三個字都認識。」孔子又問道:「讀過什麼書啊」」孩童回答:「誦畢論語。」孔子頓覺納悶奇怪,事後查閱,發覺論語書中確無〈此〉字。凡是要用〈此〉字時,皆以〈斯〉字表達。
    
    而無巧不成書,在中醫方面;也有類似這種奇事發生存在。那就是;整部〈傷寒論〉原文書中,無〈大腸〉之臟腑名稱。眾所皆知;〈傷寒論〉是中醫內科學的經典名著,而〈大腸〉是人體之重要臟腑名稱,傷寒論原文應該不會沒有吧!然而〈傷寒論〉一書,所載藏府名稱有:〈心〉、〈肝〉、〈脾〉、〈肺〉、〈腎〉及〈膽〉、〈胃〉、〈膀胱〉等,卻無〈大腸〉之文字記載實在怪哉!究其因原來是;書中常用〈心下〉兩字表示〈胃〉,而有時〈胃〉則又代表〈大腸〉。(註一)學者若未解此意,難免困惑。
    
    以上雖屬一則奇聞趣談,但也透露出前人研究中醫的精神,顯示中西醫學間。臟腑的差異,以及中醫的病理觀特質,和發人深省的古典思維觀念……。這點我想身為中醫師,多少都有相當的體悟和理解。究竟講求整體宏觀,互動平衡及根植於聖學;神機迴轉之道,所展現的全機性,綜合性與合一性之中醫生理、病理學特點,與西方高度分化性之唯物微觀醫學,自是截然不同。(註二)
    
    此外,假如要查考或求證上則說法的真確性,用過去翻書查考方式,實在曠日費時,可是,在現今一切講求高效率的e世代,情況就大大不同了,尤其是自〈中醫深藍〉問世以後,想要查證一下;關於〈傷寒論〉原文有無〈大腸〉,而〈胃〉是否代表〈大腸〉,〈心下〉是否指〈胃〉等臟府問題,以及前則之說法是否正確,都已經變得非常容易解決,大約只需花費數秒鐘時間,馬上就有結果和答案出來。
    
    以下即是運用〈中醫深藍〉搜尋,〈醫宗金鑑〉〈傷寒論〉中有關〔腸〕與〔胃〕之條文,可咨研究"比對"釐清疑義者,今篩選列出如下:
    陽明病,譫語有潮熱,反不能食者,〈胃中必有燥屎〉五、六枚也。若能食者,但硬爾,宜大承氣湯下之。(陽明篇) 汗出譫語者,以有〈燥屎在胃中〉,此為風也,須下者,過經乃可下之,下之若早,語言必亂,以表虛裡實故也,下之愈,宜大承氣湯。(陽明篇)
    傷寒,發汗,若吐,若下,解後,〈心下痞〉硬,噯氣不除,旋覆代赭石湯主之。(太陽篇)
    〈心下痞〉,按之濡,其脈關上浮者,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。(太陽篇)
    傷寒六、七日,發熱,微惡風寒,支節煩疼,微嘔,〈心下〉支結,外證未去者,柴胡桂枝湯主之。(少陽篇) 傷寒,發熱,汗出不解,〈心中痞〉硬,嘔吐而下利者,大柴胡湯主之。(少陽篇)
    傷寒,汗出,解之後,胃中不和,〈心下痞硬〉,乾噫食臭,脅下有水氣,腹中雷鳴下利者,生薑瀉心湯主之。(太陽中篇)
    寸口脈浮而大,而醫反下之,此為大逆……寒氣相博,則為〈腸〉鳴……。(陽明篇)
    霍亂者,因風寒暑熱,飲食生冷……清濁相干,亂於〈腸〉胃也……。(霍亂篇)
    下利脈大者虛也……因而〈腸〉鳴者,屬當歸四逆湯。(不可下病篇)
    
    由〈中醫深藍〉查詢檢索欄位,鍵入〈腸〉字時,數秒鐘內,即可以看到陽明篇、霍亂篇,及不可下篇處。只出現〈腸〉字,而〈傷寒論〉全篇原文;確無〈大腸〉字眼,故而前則傳言〈傷寒論〉無〈大腸〉是確切的。而當鍵入〈屎〉字時,即看到上面條文一、二載有〈胃中有燥屎〉,及〈以有燥屎在胃中〉等文,可明顯看出,此〈胃〉字是指的〈大腸〉而言,又當鍵入〈心下痞〉時,可查到上列條文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,若詳審其文義,〈心下〉兩字即是指〈胃〉應無疑議。
    
     梁永仁
    總之;〈仲景傷寒論〉被認為是;中醫最重要之經典,但因成書甚早,文意深奧,甚為難解,學者視為畏途,致往聖絕學無以為繼,時至今日,如能採用〈中醫深藍〉掌握關鍵字眼,搜尋,比對,研讀,諸多疑竇往往迎刃而解,真正方便。前人論為醫之道,嘗謂;需博覽載籍,上下古今,目光如電,心細如髮,周乎萬物,繼而道濟天下。今吾輩身處二十一世紀 e 世代,果能擅用中醫典籍資料庫㈠全文檢索系統,此一標準理想,誠不難達至。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本文作者梁永仁醫師